找到相关内容1049篇,用时71毫秒. ·把佛教导航设为主页
  • 离念境界,唯证相应

    离念境界,唯证相应  憨山《大乘起信论直解》谓:“此论直指一心,但了一念无生则顿登佛地,所谓若能无念者,则为向佛智矣!悲夫!众生从本已来念念相续未曾离念,故生死不断耳!  此示为顿悟一心之妙也...一念起处。本自无念。无念即无生。无生则众生本无。又何有色心诸法耶。所以教令直观无念。即当下顿入真如门矣。  此无念一著。乃佛祖指示修行之的诀。故达摩西来。教二祖将心来与汝安。二祖云觅心了不可得。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110463423.html
  • 阿含经的逻辑形式

    杂阿含一经大二册一页上:如是我闻:  一时佛住舍卫国只树给孤独园。  尔时,世尊告诸比丘:  当观色无常,如是观者则为,  观者,则生厌离,  厌离者,喜贪尽,  喜贪尽者,说心解脱。  如是观受想行识无常,如是观者则为,  观者,则生厌离,  厌离者,喜贪尽,  喜贪尽者,说心解脱,  如是比丘,心解脱者。  若欲自证则能自证:  我生已尽梵行已立,  所作已作自知不受后有。  如...

    释从信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270263813.html
  • 像念佛之概要

    十六中又有依报,报,假观,真,及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上中下品之分:  第一日—向西方观日,先使心定于四方之法--假观   第二水观—先观水,由水观冰,由冰观琉璃,此为地之前方便--假观   第三地...为方便计,先佛像,及观音势至二菩萨像亦谓之佛菩萨像:假观  第九真身阿弥陀佛;真报  第十观世音— 既观弥陀真身,复观其左右二菩萨  第十一,大势至观—同上  第十二,普观—或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1442264756.html
  • 阿含道的念佛与禅修(十一)

    分为两部份:一部份是透过静虑、思惟或冥想来了解法、义、法次法的道理,因而了解四圣谛。另一部份就是由了解法、义、法次法向的层次,进而培养的工作,由完成现观四圣谛的智慧,见缘起开法眼,破除身见结、疑结、戒禁取见结,随法行圣戒清净而成为初果圣者。再由初果圣者的智慧进道上升,在行住坐卧中保持随顺五受阴等,具有正念、智,调伏欲贪。因为有正念、智调伏欲贪,才能进道上升,使贪、嗔、痴薄弱而证二果。证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355065941.html
  • 五蕴次第建立

    贪受不生,以及舍染取净,都谈不上的。所以仍以顺观的次第为。  五蕴的次第建立,从上流转还灭二门观察,是可确定它必然如此的了,然而就从这个观察中,使我们得一明晰的认识:有情的生死流转,是由于不善了知...五蕴次第建立  见胜  五蕴的次第,在流转门中的安立,固必然是如此,在还灭门中安立,同样也应该如此的,现在不妨顺着它的次第?开显还灭的意义。  依照小乘佛法说,每一个学佛者,如要深入佛法的堂奥,可...

    见胜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73866617.html
  • 楞伽观妄义

    妄法方称解了。妄明,而观义始可得言也。  二   所观境即为真实。前之妄法(惑乱)可为观境,故亦真实。兹分三层明之。 一者大乘(大慧云何惑乱真实至非圣言说出),二者实义差别(彼惑乱者倒不倒至是名种姓义止),三者究竟实义(大意即彼惑乱至离一切想止)。於此经文出是三义,即将“”义明白显现也。  一,大乘以惑乱为真实者,即谓诸圣於此,惑乱起非倒不倒觉(觉亦分别义)。若以惑乱为...

    吕澂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2485666705.html
  • 三论宗的宗旨

    中道实相。  所谓显者,即是显“无所得”。在三论宗的思想中,世出世间一切法皆是言教,是对治法门。为执有者说空,为破空者说有,空有皆是方便法门。诸法实相是非空非有、离四句绝百非,言寂相灭、当体即空的不二之理。这种非得非证的清净自性即是“无所得”。因此,三论宗的破邪与显正是相即相成,是一法的两个不同点。破邪即是显,破邪之外别无可显。“破邪显”是通过邪的两个对立概念,及对此两个对立概念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041067614.html
  • 解脱道与佛菩提道的联系

    六住位。须至破初参明心,证得“识缘名色”之识(阿赖耶识),确认不疑,方名“般若现在前”,成七住不退心。  3 声闻法与缘觉法也是菩萨修学大乘佛法的基础。菩萨如果没有修过声闻、缘觉的法他就不能讲二乘...之知正见,明白三乘菩提之异同,了然修证佛法之次第。如此则修行佛法的盲点已摧灭也。那么学子如何拓宽佛法修行之瓶颈——突破修行之行门,如何进求大乘之真见道——明心见性,将于下文(第二部分)作重点阐述。 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481268142.html
  • 卫塞之春——在华严精舍全星佛教青年联合庆祝二五一六年卫塞节大会讲

    达到真实不虚的知足领域。  为腹而心空的中国古语,可以证实上说,因为利欲熏心,与心灵的解脱有关——心空即是欲染解脱的境界。  这种圆满的,即出发于知足的世界观;也只有从知见中,才能获得——虽...短。一个人在这个时候出生,其性格与冬至所生的,绝不相同。  盛夏,生活悠然——万象森罗,轻清,光明而喜悦,果物色香俱备,迈于供养,正是鲜洁,新收的时候。相反地在冬令,大家只能接受那陈旧的,冰藏已久的...

    不详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4/23553368391.html
  • 恭敬”、“求”本身即是佛法

    不是向外去求。所谓恭敬中求,当然是先求之於自心那份能降伏我慢、愚痴的能力。能求自己发出这份心力,才有恭敬和求法的表现,所谓“诚於中,形於外。”菩萨戒,教我们,对不懂的佛法,要,正向,承认自己盲无慧目...

    道证法师

    |佛学论文|因明|五明|

    http://www.fjdh.cn/wumin/2009/05/16505476889.html